推进“双碳”目标实现须“全国一盘棋”

2023-08-14 13:53:33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图为位于湖北宜昌市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新华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双碳’一盘棋,中国城市在行动”研讨会上发布了《中国城市双碳指数2021-2022研究报告》。《报告》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三个维度,对全国110个城市“双碳”进展态势进行了系统评价。对比连续两年的评价结果显示,110个城市指数总得分有所提升,其中,排放趋势得分上升幅度较大,低碳状态有所上升,气候雄心基本持平。68个城市的评价综合得分有所上升,说明在国家“双碳”政策体系的引导下,城市“双碳”行动取得一定进展。

深圳在城市“双碳”指数评价中排名第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碳排放的主体。从全球来看,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80%,能源消耗量约占全球总量的67%~76%,碳排放量占71%~76%。而中国城市碳排放占全国总量比重更高达85%,因此,城市是贯彻落实国家“双碳”“1+N”政策的关键责任主体。

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是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等为基础理论,以解析碳排放关键影响因素为路径,综合考虑能源、工业、交通、生活等碳排放领域,从气候雄心、低碳状态、排放趋势三个维度对我国城市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的指数。

结果显示,深圳在城市“双碳”指数评价中排名第一,得分为76分。成都、青岛、北京、宁波、武汉、厦门、昆明、上海紧随其后,得分均在60分以上;广州、德阳等47个城市得分在40~60分之间;宝鸡、济宁等51个城市得分在20~40分之间;低于20分的城市包括日照、马鞍山、榆林3个城市。

《报告》显示,参评城市“气候雄心”指数上升18.7分,微升2.2%,该指数综合反映各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设定的“双碳”目标和能力建设水平。从结果可以看出,北京是“全国一盘棋”中最大的一枚棋子,主要原因在于其宏观目标设定的积极态度和突出的能力建设水平;东部地区城市平均得分较高,霸榜前十,依次为北京、宁波、青岛、嘉兴、上海、常州、南京、深圳、广州、厦门。

“低碳状态”指数上升158.3分,升幅8.7%,该指数综合反映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要素影响下的低碳发展状态。从结果来看,“低碳状态”指数得分排在第一位的是深圳,成都、昆明和南宁3个西部地区城市凭借水电带来的低排放、较清洁的能源结构和自身天然的低碳禀赋跻身前十。

“排放趋势”指数上升266.5分,升幅19.1%。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增长趋势均有所放缓,因此多数评价城市的排放总量出现下降,这也使得“碳排放趋势”检验带来的分数提升较多,反映在“排放趋势”指数上则出现较为显著的上升。

参评城市在“双碳”行动中取得四个突出进展

《报告》总结了本期参评城市在“双碳”行动中所取得的四个突出进展。

进展之一是分布式光伏加速发展,成为东中部能源转型的新亮点。2022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1万千瓦,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的58%以上,连续两年超过集中式光伏,成为装机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类型。分布式光伏建设正由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向浙江、江苏、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扩展。分布式光伏的超常规发展,提高了110个城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有助于缓解能源供给和消费错配矛盾,为东中部重点城市的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进展之二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大幅提高,提前达到“十四五”目标。2022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为524.9万台,在狭义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25.5%,增速达到85%。110个参评城市2022年新能源车平均渗透率为23.6%,虽然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比2021年12.2%的平均渗透率,大幅增长93%,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达到国家“十四五”20%的目标值。

进展之三是110个参评城市的减排趋势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碳排放强度来看,110个城市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平均下降21.7%,优于全国18.8%的下降幅度。从排放总量来看,110个城市2016~2020年碳排放平均增速为0.58%,显著低于学界所估算的全国碳排放增速2.92%。

进展之四是部分城市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开始呈现脱钩趋势。110个城市的脱钩指数显示,43%的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强脱钩,31%的城市呈现弱脱钩,显示一批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转变,发展质量逐步得到提升。

各地区应在“全国一盘棋”中找准自身定位

《报告》同时也识别出四个方面的挑战:城市的降碳和减污工作尚待更好地协同;重点城市碳达峰目标和“双碳”行动路径有待进一步明确;多重目标下碳排放控制难度加大,碳排放占比偏高的工业大市表现不尽人意;能源统计信息披露不足,碳排放数据披露制度有待统一。

针对评价识别出来的挑战,中国城市“双碳”指数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指出,“双碳”目标是从全国整体来谋划的,既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也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各地区应在“全国一盘棋”中找准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带来的机遇,推进能源替代、工业脱碳、低碳建筑、交通和无废城市建设,扩展森林和海洋碳汇,协同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庄贵阳表示,“全国一盘棋”是“1+N”政策体系特别重要的原则,要分批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试点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法宝,2010年开始我国先后开展三批低碳城市试点,现在看来试点地区要比非试点地区效果更好。“但此前还是弱激励、弱约束。”庄贵阳认为,“双碳”目标提出之后,有必要从弱约束、弱激励转变到强约束、强激励,引导城市以更高的愿景激发自主创新,形成先行先试的驱动力。

为了协助各城市更加精准落实国家“双碳”“1+N”政策体系,阳平坚代表课题组提出六点行动建议。

一是基于自身条件明确碳达峰目标,力求协同降碳、减污、扩绿和增长,细化工作时间表和路线图,引导各界合力推进。

二是促进分布式能源开发和应用,加速推进能源替代,同时在能源消费端推进电能替代,以此实现能源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脱钩。

三是挖掘企业节能减排潜力,推动工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鼓励企业自主推进减污降碳技术研发应用,建立试点项目清单。

四是明确传统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利用城市在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方面的主动权,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车和节能车更快得到普及。

五是规范城市能源和碳排放统计,加强信息披露制度。

六是以生活垃圾分类为抓手,助力居民生活绿色转型和零碳社区建设。

标签:

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