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宁海:“礼堂运维师”探索“礼堂经济”新模式
“身板要挺直,双肩放平,运笔要沉稳……”炎炎夏日,宁波市宁海县强蛟镇临港村文化礼堂书画室成了村里孩童的好去处。在“礼堂运维师”尤婷婷的邀请下,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骆春茂办起了免费书法培训班。
这是宁海县“礼堂运维师”参与文化礼堂运行的一个案例。2023年3月初,宁海县被列入浙江省社会化运行文化礼堂试点。该县探索采用“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文化公司接单运维”的新模式,聘请“礼堂运维师”参与农村文化礼堂管理和运行,有力提升了农村文化礼堂的使用效能,试行几个月来,试点的50个农村文化礼堂出现了喜人的变化。
文化活动受欢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3年6月底,宁海县跃龙街道在10名“礼堂运维师”的组织下,成功举办了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第一阶段成果展演,200多名农民演员第一次登台演出,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这些“礼堂运维师”来自宁海一家演艺演出公司,由于对当地乡村情况熟悉、专业人才力量充足,这家公司被跃龙街道相中,成为6个农村文化礼堂运维的第三方。接手试点任务后,该公司派出“礼堂运维师”,下沉到村服务。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他们就为服务的村庄拉起了30多支文艺队伍,开展了1000多人次的文艺培训,排演了20多个节目。
一直从事乡村文化工作的尤婷婷是宁海县强蛟镇聘请的“礼堂运维师”,她的文化公司“承包”了8个文化礼堂的运维服务。两个月来,她带领团队下驻农村,积极开展文艺队伍培育、非遗技艺传承、文化沙龙等活动。她们深挖地方文化资源,重新编排了传承300多年的上蒲村“鱼龙”表演,赋予其新的内容,2023年端午节“鱼龙”巡演吸引了上千游客和村民前来观赏。
据了解,目前宁海县试点乡镇(街道)已经聘请20多名“礼堂运维师”,为全县50个文化礼堂开展社会化服务,仅两个多月,该县试点礼堂开展的活动就多达1500余场次。
农民转型当演员
宁海县“礼堂运维师”驻村以来,许多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被点燃,成为文化礼堂的主角。
近日,跃龙街道枧头村合唱团第一次到邻村演出,合唱了村歌《我们把村歌唱响》。“我们合唱团有50人,都是自己村的,年龄最大的57岁了,虽然有些人谱都认不全,但大家都练得很认真、很快乐。”45岁的王婕妤说,多亏了“礼堂运维师”请来了当地音乐家协会相关专家,每周两次的培训让他们的合唱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也有信心走出去表演。在枧头村,文化礼堂吸引着200多名村民投入到文体团队的表演中去。
从村民向业余演员转型,正是第三方“礼堂运维师”工作成果的生动注脚。在宁海县长街镇青珠村,“礼堂运维师”会不定期邀请各种舞蹈的专业老师,近50岁的马淑萍天天往村文化礼堂跑,练习各种舞蹈。7月初,她和村里其他60名村民一起参加了镇政府举办的大型晚会,“站在舞台上,第一次感觉自己像个舞蹈家!”
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培养更多的“全民星”,是宁海县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的工作目标之一。为此,“礼堂运维师”在提升文化礼堂活动内容丰富性的同时,实施礼堂文化浸润计划,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当地邀请县内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创造各种机会让村民出去表演。目前,宁海县已有1000多名村民组成的近200支表演团队,活跃在各个文化礼堂中。
礼堂经济“露尖角”
“礼堂运维师”驻点礼堂后,带领村民共同探索礼堂与经济的融合实践,“礼堂经济”逐渐有了起色,农村文化礼堂逐步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致富家园。
在宁海县前童镇大郑村,“礼堂运维师”利用文化礼堂开设共富工坊,30名村民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植物染布技艺,制作伴手礼。产品由公司负责销售,村民参与分红。从文化活动延伸到共富工坊,文化礼堂不仅让村民感受到文化味,还能带来创收。强蛟镇下渔村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3A景区,“礼堂运维师”巧妙结合该地特色,利用文化礼堂前的滨海大道,打造了消夏主题夜市——“呷义夜市”,将下渔村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会客厅,村民自发摆摊销售渔家特产。
跃龙街道下枫槎村村民沈玉燕擅长制作茶席、刺绣、挂件等,在“礼堂运维师”的培训下,成了礼堂驻场培训师,为来村里研学、参观的游客开展茶席、刺绣等文创产品制作培训活动。
据介绍,探索新业态与农村文化礼堂的有机融合、发展礼堂产业和经济是宁海县农村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改革的目标之一。下一步,该县将推出更多礼堂特色活动。
标签: